灾害性天气
定义
【灾害性天气】disastrous weather
灾害性天气对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有严重威胁、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会造成重大损失的天气。一般指台风、暴雨、寒潮、大风、霜冻、旱涝、干热风、冰雹、雷暴和龙卷等。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灾害性天气种类繁多,可发生在不同季节,一般具有突发性。
几种灾害性天气标准
1.大风:指非热带气旋侵袭所造成的平均风力达六级(风速10.8-13.8米/每秒)或以上的强风。
2.暴雨:指24小时内降水总量达到50毫米或以上的降水。中国统一规定标准是按照雨量多少区分为:暴雨(50.0-99.9毫米)、大暴雨(100.0-249.0毫米)、特大暴雨(大于或等于250.0毫米)。
3.热带气旋分类标准:
热带低压(TD):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8-17.1米/秒,即风力为6-7级;
热带风暴(TS):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7.2-24.4米/秒,即风力8-9级;
强热带风暴(STS):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24.5-32.6米/秒,即风力10-11级;
台风(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32.7-41.4米/秒,即风力12-13级;
强台风(S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41.5-50.9米/秒,即风力14-15级。
超强台风(SuperTY):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等于或大于51.0米/秒,即风力16级或以上。
危害举例
台风引起的狂风、巨浪和风暴潮可摧毁海上巨轮和石油钻井平台、冲垮海港设施、淹没农田和房屋;大暴雨可造成山洪暴发、江河决堤等洪涝灾害;寒潮带来的剧烈降温和大风雪天气,能使农作物、牲畜等遭受严重冻害。
警报发布
根据灾害性天气的种类、强度和影响该地区的迟早等因素,发布名称分为:
1.消息:灾害性天气远离或尚未影响到该地区或预计危害性一般时,根据需要可以发布“消息”,报导灾害性天气情况,警报解除也可以用“消息”形式报导或发布。
2.警报:预计未来1-2天内灾害性天气将袭击或影响本地区或海面,且影响较大时,发布“警报”。
3.紧急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内灾害性天气将袭击本地区或海面,且危害性大时,发布“紧急警报”。
预警信号种类与等级
种类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的符号分为台风、暴雨、高温、寒潮、大雾、雷雨大风、狂风、沙尘暴、冰雹、雪灾和道路积水等11类。
等级
预警信号等级总体上分为4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依次使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4种颜色,同时以中英文标识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监测预报现状
为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和预防工作,我国从中央气象台到遍布全国各地的气象台、站、哨组成了强有力的灾害性天气监视网。大气雷达、卫星云图资料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气象部门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极大地减轻了灾害性天气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