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船
概述
结构特点
历史
1912年,中国首次建造了“通凌”号破冰船和“开凌”号破冰船,排水量均为410吨,功率为688马力。除用于破冰外,还兼负运输和海洋考察等任务。这类破冰船的航程远,破冰进展慢,燃料消耗大。采用核动力推进装置,能适应其特殊需要,但造价昂贵。
1957年,苏联建造的“列宁”号破冰船,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破冰船。
1969年2-3月渤海出现了最大的冰封,海军在100天内相继完成了海冰722、721(上海造船厂建造,1969年12月26日下水)的建造。
破冰方法
冲撞破冰船船头部位吃水浅,会轻而易举地冲到冰面上去,船体就会把下面厚厚的冰层压为碎块。然后破冰船倒退一段距离,再开足马力冲上前面的冰层,把船下的冰层压碎。如此反复,就开出了新的航道。用燃料油为动力的破冰船,多采用柴油机带动发动机发电,电动机驱动螺旋桨(组合机组驱动),驱动功率可达上百万瓦,可以满足较长时间破冰航行的需要。
破薄冰的船在船尾和靠近船头的侧位,分别各装两只螺旋桨,船头螺旋桨从冰下将水抽出,削弱冰层的支托并使其成为片状裂开。船在后两只螺旋桨的推动下前进。破厚冰的破冰船,为使船可以冲到冲层上面,多在船尾两侧对称地装两只螺旋桨
工作原理
船舷与竖直线是有一定的夹角的,但是,有些船的下部是很直的,甚至有些船的下部有些地方是往里凹的,就像下面的集装箱船。船体的钢板与冰面的摩擦系数达到了0.2,因此如果船舷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太小的话,冰就会把船给压坏。
如图所示,冰对船的压力分为两个力,垂直于船舷的力R和相切于船舷的力F,P和R之间的夹角等于船舷对竖直线的倾斜角,冰对船弦的摩擦力Q等于力R乘以摩擦系数,即Q=0.2R。
如果Q比F小,力F就把压在船身上的冰推到水里去,这时,并就沿着船舷滑动,并不损坏船;如果Q比F大,摩擦力就妨碍着冰块的滑动,使冰块长时间压在船舷上,就要把船舷压坏。
从三角函数表里可以查出,正切函数是0.2的角是11°。这就是说,在α>11°的时候,Q<F.根据上面所说的,就可以确定船舷对竖直线的倾斜度应该是多少,才能保证船在冰块中间安全航行。这个倾斜度应该不比11°小。
型号
“叶尔马克”号破冰船
“通凌”号破冰船
“开凌”号破冰船
“列宁”号破冰船
“雪龙”号破冰船
“西伯利亚人”号破冰船
“希利”号破冰船
“北极”(Arktika)级破冰船
“北极”(Arktika)级破冰船一共有5艘,分别是“北极”号、“亚马尔半岛”号(Yamal)、“50周年纪念日”号(50yearsanniversary)、Rossia号以及“苏维斯基联盟”号(SovietskySoyuz)。
“海冰721号”破冰船
“海冰721号”破冰船采用锰钢建造,船艏甲板厚度24毫米,它的最大撞击力能破开1米厚的冰。这艘破冰船曾经成功救出过被困冰海的挪威、塞浦路斯等国的商船。该船船体长84.28米,最大宽16米,排水量3191.86吨,平均吃水深度3.68米,最大马力3.82兆瓦,最大航速16.5节,续航力达1万海里,自持力30昼夜,服役超过40年,在担负冰情调查任务的同时,还担负抢险救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