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百科

article

当前位置: 首页 > 气象百科

风吹雪

更新时间:2024-06-15点击次数:

风吹雪

时间: 2014-12-06 16:33:06 来源:陕西威瑞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风吹雪,简称吹雪(又称风雪流)为空气挟带着雪粒运行的非典型的两相流,也就是常说的雪粒被风卷着随风运行的一种天气现象。它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特殊流体,有较大的危害性。
目录
  • • 简介
  • • 类型和分布
  • • 危害
  • • 预防

简介

  风吹雪是我国西北、东北、内蒙古、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山区冬、春季节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北方的冬、春季即使在晴朗的日子里也经常出现狂风刮起地面千堆雪,在白雪皑皑的原野或崇山峻岭之间,倾刻间瑞雪纷飞,一股携带着大量雪粒的气流,贴地而行,随风飘逸,变幻莫测。这种挟带着大量雪粒的气流,就称为风吹雪,或风雪流,或白毛风。和风沙流一样,风雪流是一种有其一定运动规律可循的两相流体,形成局部深厚的积雪,埋没草场和道路,阻塞交通,严重地影响当地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

类型和分布

风吹雪形成的大量积雪堆积

  据风速(10 m高处)对雪粒的吹扬高度、吹雪的强度及对能见度的影响,可分成3类:①低吹雪,指地面上的雪被气流吹起贴地运行,吹扬高度在 2米以下。②高吹雪,指较强气流将地面雪卷起,吹扬高度达2米以上,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③暴风雪,指大量的雪随暴风飘行,风速达17.2米/秒以上,伴有强烈降温,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天空是否有降雪难以判定)。风吹雪既有季节性的,也有全年不停的风吹雪。
  风吹雪雪害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美、格陵兰及南极冰盖等地区,而且频繁出现。 在我国分布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5.2%,我国风吹雪多发区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和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稳定积雪区内,即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四周边缘山区,新疆阿尔泰和天山西部及北部,东北和内蒙古高原以及冰川发育的山区等四个主要区域。  

危害

新疆北疆冬季风吹雪造成道路雪阻,大量车辆被滞留在公路

  风雪来临时多伴有强烈的降温和降雪现象,无论是对工业和农牧业生产,还是对交通运输造成的危害都是非常严重的。风吹雪的危害归结起来有视线障碍和背风积雪障碍两种危害,无论哪一种都会引发交通事故或者使公路交通中断。
  (1)视线障碍危害。 
   能见度是指视觉能够识别物体的最大距离。风吹雪发生时不仅能见度变差,视距变短,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视距发生急剧下降,易造成驾驶人员判断失误,对车辆的运行来说非常危险。能见度变差不仅对运行车辆影响很大,而且对性能优越、能高速运行的除雪机械同样堵塞很大,并使运转操作效率降低。视距对运行车辆来说非常重要,当汽车的制动距离比当时的视距长,那么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就非常高,危险性极大。
  (2)背风积雪危害。
  资料表明,当地面积雪的厚度为10 cm时,因路基轮廓不清,车辆应慢速行驶; 当积雪厚度为20 cm时,车辆的行驶困难,但勉强可以行进; 当积雪厚度达到30 cm时,一般车辆均不能行驶。而风吹雪所形成的背风积雪,其厚度远远超过30 cm,有时甚至达到数米厚,造成交通完全阻断。
这两种危害给风吹雪地区冬季交通安全的保障带来了许多困难。 

预防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冬、春季节道路风吹雪的危害相当严重,经常发生阻车、交通中断。为了防患于未然,在道路修建之前,应当深入调查当地的冬、春积雪状况,风速、风向以及地形等因素。根据风吹雪形成及对道路危害的规律,正确地选择线路方案和提出合理的路基断面的设计,以便尽量避免或减轻风吹雪对道路的危害。对已建成的道路,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以下措施,以便减轻或清除道路积雪,保证车辆通行。
      防治公路风吹雪危害的技术措施,根据其特点可归纳为“导”、“阻”、“改”、“除”四种基本类型。即,“导”(各种型式和规格的导雪设施,如下导风栅等)、“改”(提高路基、修善边坡、开挖储雪场等)、“阻”(不同规格和结构的阻雪栅和防雪林等)、“除”(机械除雪与物理化学融雪)等一套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这里提供一些常见的防治方法:
  1) 防雪林。在公路两侧营造防雪林。
  2) 简易防雪杖。实践中一般利用当地产的玉米秆、向日葵秆、树枝等编结而成,雪量较大时可连续设置多道防雪杖,效果会更好。
  3) 阻雪堤。利用已有的积雪修筑雪质阻雪堤,达到以雪治雪的目的。
  4) 植物防雪。利用这些未收割的秸秆,形成植物防护带。
  5) 公路除雪。目前除雪方式以机械除雪为主,主要机械有除雪机、平地机、装卸机、推土机等。
  6) 育草蓄雪技术。育草蓄雪是通过减少气流中的含雪量,有效减轻风吹雪对公路的危害的一种新型生物防治措施。即利用地表植被截留风雪流中大部分的雪粒,积蓄为一个巨大的雪库,使移雪量减小,风雪流浓度降低,能见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