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百科

article

当前位置: 首页 > 气象百科

海雾

更新时间:2024-06-15点击次数:

海雾

时间: 2014-12-06 16:12:07 来源:陕西威瑞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海雾是海面低层大气中一种水蒸汽凝结的天气现象。因它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光,故常呈乳白色。
目录
  • • 海雾的定义
  • • 海雾的成因
  • • 海雾的种类
  • • 我国沿海多雾区在哪里

海雾的定义

海雾(sea fog):是海面低层大气中一种水蒸汽凝结的天气现象。因它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光,故常呈乳白色。

海雾的成因

海雾是在特定的海洋水文和气象条件下生成的。低层大气处于稳定状态肘,由于水汽的增加以及温度的降低,近海面的空气逐渐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这时,水汽以微细盐粒等吸湿性微粒为核心不断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冰晶或两者的混合物,悬浮在海面以上几米、几十米乃至几百米低空;当凝结的水滴增大、数量增多,使天空呈现灰白色、能见度进一步降低时,便形成雾。纯粹由冰晶组成的雾,称为冰晶雾。

海雾的形成,要经过水汽的凝结和凝结成的水滴在低空积聚的两个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还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凝结时,必须有一个凝聚核,如盐粒或尘埃等;二是水滴必须悬浮在近海面层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

海雾的种类

 海雾的种类甚多,根据海雾形成特征及所在海洋环境特点,可将海雾分为平流雾、混合雾、辐射雾和地形雾等四种类型。常见而范围比较大的是暖空气平流到冷海面上而生成的平流冷却雾。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海雾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近岸海区的海雾常出现在寒流流过的海区,因而海雾的分布与海流的关系甚为密切。 

平流雾是空气在海面水平流动时生成的雾。暖湿空气移动到冷海面上空时,底层冷却,水汽凝结形成平流冷却雾。这种雾浓、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多生成于寒冷区域,春季多见于太平洋的千岛群岛和大西洋的纽芬兰附近海域。我国春夏季节,东海、黄海区域的海雾多属于这一种。冷空气流经暖海面时生成的雾叫平流蒸发雾,多出现在冷季高纬度海面。

混合雾是海洋上两种温差较大且又较潮湿的空气混合后产生的雾。因风暴活动产生了湿度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的空气,冷季与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混合形成冷季混合雾,暖季与来自低纬度地区的暖空气混合则形成暖季混合雾。

夜间辐射冷却生成的雾,称为辐射雾。多出现在黎明前后,日出后逐渐消散。在海滨、港湾和高纬度内海,由于油污或杂质覆盖在海面上生成的雾,称浮膜辐射雾;因海水蒸发而在低空积聚的盐粒层上形成的雾,叫盐层辐射雾;在高纬度冰雪覆盖的海面或巨大冰山面上形成的雾,叫冰面辐射雾。

海面暖湿空气在向岛屿和海岸爬升的过程中,冷却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地形雾。如青岛崂山东南坡和舟山群岛普陀山,春夏季节就经常云雾缭绕。实际上,任何一种海雾的形成过程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此外,表层海水温度、气温、湿度、风和大气稳定度等水文气象因素对海雾的生成和消失都有重要的作用,并由此而形成各诲区海雾生消的特殊规律和分布特点。在中国海区,除了纯粹属于伴随天气系统而形成的雾(主要是锋面雾)外,就海雾而言,主要是平流冷却雾。这两种雾的比率,各海区不尽相同,如青岛以海雾为主(占70.9%)。海雾有着明显的月际变化,在沿岸及岛屿还受陆地影响而有明显的日变化。海雾是海上和沿海地区航海的危险性天气之一,因此,开展海雾预报对海上交通运输以及国防都有重要意义。

我国沿海多雾区在哪里

我国东临太平洋,东部沿海的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近海以平流冷却雾最多,海域海雾南早北晚并由南向北推迟。多雾区主要分布在从黄海沿岸的山东成山头到石岛;从长江口到福建北菱一带;从辽宁半岛东部大鹿岛到大连一带;琼州海峡附近。 一年之中,南北海域出现海雾月份也各不相同,总的趋势是南方少北方多,以黄海、东海沿岸较多,渤海和南海沿岸较少。

南海:海雾出现最早,一般在1月份就开始,2-3月最多,平均雾日为2-5天。4月,雾日迅速减少。到了5月以后,极少出现雾。

东海:海雾从3月开始,7月结束,最盛期间为4-6月。福建与浙江温州之间沿海的海雾集中出现在4-5月,舟山群岛集中在6月,中心区的雾日数都到15天。

黄海海区:不仅雾期的起止时间推迟,而且雾季也拉长,从4月持续到8月,其中南黄海以7月雾最多,而北黄海区海雾最盛期推迟到8月。

8月以后,我国近海就很少见到海雾了。由此可见,我国海雾的出现时间主要是集中在前冬末到夏末期间,雾季是南早北晚、由南向北推迟。

海雾是一种危险的天气现象,可为“无声的杀手”。海上的船舶碰撞事故有60%~70%是由海雾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