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百科

article

当前位置: 首页 > 气象百科

关于气象预警及信息发布

更新时间:2024-06-15点击次数:

关于气象预警及信息发布

时间: 2014-12-06 16:27:13 来源:陕西威瑞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突发性、局地性气象灾害呈现多发、频发、重发态势,因其历时短、突发性强、发生规律异常,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2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请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中)解读《意见》

到2015年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将至少提前15分钟发出,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这是国办最新出台的《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气象预警发布提出的明确要求。今天(20日)上午10点,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出席国新办发布会,就《意见》的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郑国光介绍,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突发性、局地性气象灾害呈现多发、频发、重发态势,因其历时短、突发性强、发生规律异常,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意见》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针对当前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发布传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出台的。

2011年7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意见》,这是国务院继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2010年颁布《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之后,又一个指导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文件。郑国光表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这对于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的领导作用,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努力减少和消除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盲区’,全面提升全社会防灾避险能力,最大限度地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

郑国光重点对《意见》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解读,他说,《意见》的内容和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更加明确”和“三个进一步强调”。

“两个更加明确”就是目标更加明确和任务更加明确。《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我国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提前15—30分钟以上发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到2020年,建成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和沿海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基本消除预警信息发布“盲区”。《意见》在如何提高监测预报能力、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强化预警信息传播、有效发挥预警信息作用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任务和要求。

“三个进一步强调”就是进一步强调“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进一步强调各社会媒体要切实承担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强调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工作要依靠基层、面向基层。

在谈到如何做好《意见》的贯彻落实,郑国光说,关键是抓好“三个结合”。一是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与国务院一系列重要法规文件和“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的结合,二是抓好政府组织领导与部门合理分工的结合,三是抓好气象灾害预警和发布平台体系构建与完善体制机制的结合。

郑国光表示,当前,全国正处于主汛期,我国许多地方已发生了一些气象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服务任务重,责任大。各级气象部门将按照《意见》的要求,积极做到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准确及时,预警信息发布快速高效,以实实在在的气象防灾减灾成效来贯彻落实《意见》。

发布会中,有记者问到,《意见》明确了预警时效和覆盖率,从目前看还有差距,预警发布传播的瓶颈和困难在哪里?郑国光表示,瓶颈主要表现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时效还不能满足突发性、短历时气象灾害应急减灾工作的需要,各地预警信息发布传播能力差异大、发展不均衡,预警信息发布传播仍然存在信息死角,覆盖面有待提高,手段有待优化等几个方面。

郑国光还就农村地区如何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对气象预报预测带来的挑战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