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涡
简介
【高原涡】(plateau voftex)青藏高原低涡的简称。是形成或活动于青藏高原地区的低涡,有从高原西侧移入的,多数是因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在高原上生成的。水平尺度约500km,厚度约 2-3km,500hPa高度上最清楚,是高原地区主要降水天气系统之一。
低涡的种类
高原上生成的低涡有冷性和暖性两种。冷性低涡常生成于高原西南部或高原北侧,尺度较大且较深厚,常出现在冬半年,天气以阵性降水为主;暖性低涡基本上是夏季,在高原中部、南部及柴达木等地生成的,属于浅薄系统,范围小,移动慢,在源地无明显降水。高原低涡不仅影响高原内部,当其移出高原后对中国东部地区的天气有很大影响。
研究中存在问题
由于资料缺乏,目前较缺少对东移出高原的高原低涡活动的研究,如对高原低涡东移出高原的大尺度条件和东移出高原后不消失而东移、发展的原因还不清楚。
项目试验启动
2011年7月1日,为期一月的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青藏高原及东侧观测布局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观测试验成功启动。试验由项目承担单位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参加单位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研究所、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共同发起,邀请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协同开展。
试验目标:通过在青藏高原及周边关键区、局地典型天气气候系统(如高原涡、西南涡等)主要源区、主要活动区开展高时间、空间分辨率野外观测,遴选适合高原观测的新设备及新探测技术;为分析发现天气气候的敏感区、强信号区、先兆区,获取较高时空密度的传统观测资料、现代探测技术获取的新型资料;为研究分析某些典型天气气候系统(如西南涡等)发生、发展、影响过程,揭示其活动与发生发展的基本特征和物理机理,改进对其预测能力,获取较高时空密度的综合观测资料;为分析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地气相互作用特征、热源状况、水汽通道分布等工作获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