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
概述
空壳(abortive kernel),禾谷类作物的胚珠未受精而形成的完全不实现象,这与助穗分化到开花期间不利的气象条件和不良的养分供应有关。孕穗开花期的低温冷害、高温旱害和肥水不足等皆会导致小花不孕,形成空壳。一穗的空壳数占总粒数的百分比称为稻谷空壳率,空壳率的大小也与品种特性有关,它是衡量稻谷结实性的一项指标。
不同高温强度及其持续时间对水稻结实率和灌浆的影响不同,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对水稻的伤害越大,秕粒率、空壳率越高。水稻开花受精最适宜的湿度为70%~80%, 在高温情况下,气候太干燥,更容易形成空壳。而杂交中稻开花授粉期,在同样高温条件下抽穗扬花,杂交稻的空壳率明显高于常规稻。
水稻开花受精过程中,当温度低于23 ℃时花药开裂就要受到影响,温度越低,影响越大,甚至不能授粉,形成空壳。降水对水稻开花、落在柱头上的花粉粒数量以及花粉萌发力均有影响。连阴雨使空气湿度过高,对花粉的发芽和花粉管的伸长造成影响;降水时,水稻一般不开颖,而进行闭花授粉;但若开花时遇上大雨,花粉粒就会吸水破裂,柱头上的黏液被冲洗,使受精率降低,空壳增多。早稻开花期常常会遇到梅雨锋造成的连阴雨,由于水汽充沛,降水强度较大,会形成雨洗花的现象,导致减产。
如果水稻在水分临界期缺水会严重影响其光合作用和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引起大量颖花形态败育和生理败育,减少了颖花数,花粉粒发育不全、畸形,抽穗后不能受精而造成空壳。 虽然作物在水分临界期对缺水的敏感度高,缺水减产严重,但作物需水最大期缺水也会造成减产。谷类作物的灌浆成熟期是需水最大期,在此期间也应保证水分供给,否则会影响灌浆速度,降低粒重,甚至空壳秕粒,从而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