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
概述
秋季,东亚很多地区常常出现的天高气爽、风和日丽天气,称为“秋高气爽”(high autumn clear weather)。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和古代诗人陆游诗句“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都是这种天气的写照。
为什么会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
秋天,既不象冬、春那样天空灰灰蒙蒙,也不象夏天那样乌云遮日,而是碧蓝的天空,偶而飘浮着几朵白云,气温不冷不热,十分宜人。因此人们常用“秋高气爽”来赞美它。 
入秋以后,北半球,太阳由夏至(阳历6月21日)前后直射地面,逐渐变为斜射,白天的时间逐渐变短,夜晚的时间逐渐加长。秋天地面吸收太阳光的热量逐渐比夏天少,从地面蒸发到空气中的水分也随之减少,这样空中的云也就少了,即使是有云也是淡淡的一层,能见度很好,形成碧空万里的景象。 
另外,入秋以后,造成盛夏闷热天气的暖湿空气,已经南移和退出大陆,而聚集在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冷空气,却一股股南侵进入我国大部分省份而驱走了原来的暖湿空气。在冷空气占据的地方,除了温度降低了以外,空中的水汽也减少了,地面水蒸气上升也少,因此天空也就变成晴空少云了。于是,白天晴空万里,夜间星斗满天,使人感到秋天的天空特别高爽。 
由于白天碧空万里,夜晚的天空又无云层遮盖,地面上的热量可以自由散放。加上入秋后,日短夜长,白天吸收的太阳热量,就不够弥补夜晚散放的热量,于是地面的温度就逐渐降低下来,但降低得还不多,因此是始凉未寒,气温宜人。同时,入秋后人们出汗较少,即使出点汗,由于空气中缺少水分,干而凉的空气使人身上的汗液很快蒸发掉,身上的衣服有凉爽感,因此给人们以“气爽”的感觉。 
中国在秋季秋高气爽的原因是由于秋季随着副热带高气压的南撤。大陆上只剩下单一的高气压控制,在单一的高气压控制下。下沉气流下天气晴朗,降雨稀少,形成了 秋高气爽的天气。
几首描写“秋高气爽”的诗词
1.高逸图 
何处寻黄鹤? 
只留下长空万里, 
白云飞过。 
昔日良宵成佳节, 
疑是阴差阳错, 
谁曾想千金一诺? 
此情悠悠竟为何? 
只好向天涯问过客: 
镜中花, 
水中月。 
千古赤壁遗英烈, 
风雨中大江南北, 
龙腾虎跃。 
群山尽染英雄色, 
天上寒星闪烁, 
五千年不甘寂寞。 
醉卧长亭长叹息, 
看人间花开花又落: 
秋风起, 
声瑟瑟。 
2.渔父图 
春风吹碧树, 
红尘中奈何难断, 
离愁别绪。 
纵无寸功报苍天, 
壮心依然如故, 
不祈求天赐神助。 
世人皆逐东流水, 
唯豪杰独行天涯路: 
看飞舟, 
又南渡。 
一叶浮萍归何处? 
叹往事不堪回首, 
伤心一幕。 
千古江山今犹在, 
万丈豪情难诉, 
风雨中春秋几度。 
重上九霄会有时, 
何须问苍天万千句? 
驾飞鸿, 
冲霄去。 
3.秋山问道图 
大雁又南飞, 
极目天涯无尽处, 
落日难追。 
无边野火烧荒草, 
一路乱石成堆, 
埋不尽, 
落尘残灰。 
只有滚滚长江水, 
后浪依旧把前浪推: 
淘尽了, 
是与非。 
自称无坚不可摧, 
为这话受尽多少? 
雨打风吹。 
桌上雄风九万里, 
笔下战鼓重擂, 
虎将何曾失虎威? 
为了万家能团圆, 
自己却有家不能归。 
对何人, 
诉伤悲? 
4.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5.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