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气象学
简史
17世纪后,由于工业的发展和气象仪器的发明,使大量具有定量特性的气象资料得以获取并系统化,从而发现和产生了信风、季风等重要现象,并为近代气象学的创立创造了条件。
19世纪中叶后,由于战争规模扩大,新式武器装备相继出现和战略战术的发展,作战气象保障问题陆续提出。克里木战争中,1854年11月英法舰队在黑海突遭风暴袭击,30多艘战舰撞毁沉没,引起人们对风暴的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国家军队陆续建立军事气象机构。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火炮的射程和射高增大,舰艇活动范围大大扩展,加之飞机、烟幕、毒剂投入战斗使用,使气象保障大为复杂化。不仅要求提供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与短时、短期天气预报,而且还要求获取高空气象资料与提供中、长期天气预报。
为适应战争要求,许多国家建立军事气象机构,开展旨在为作战服务的军事气象研究。伴随气象科学的发展,先后提出锋面分析、波动学说、长波理论和云的成因等理论,并把这些研究成果直接用于作战气象保障,及至20世纪40年代初,军事气象学才由气象学中脱颖而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武器装备更加发展,各种弹道导弹、航天器和其他武器系统的研制和使用,使气象条件对军事活动的影响及实施气象保障更为复杂,对军事气象研究和气象保障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气象学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应用雷达技术、卫星技术、电子计算技术、遥测遥感技术等,使跟踪灾害性天气系统并作出预报成为可能;使计算量浩繁的统计预报和数值预报付诸业务使用;使气象保障系统自动化成为现实。所有这些,都大大地丰富了军事气象学的内容,并把气象保障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研究内容
军事航海气象:影响舰艇活动的气象要素主要有气温、海雾和风。气温过高或过低,不利于舰上人员从事各种操作;海雾则造成视程障碍,影响舰艇机动和编队,甚至造成迷航或触礁事故;风主要影响舰艇的航向和航速。由大风引起的巨浪、巨涌不利于航行和射击,但由微风引起的海面小波却利于潜艇的隐蔽活动;台风、大风严重威胁航行安全,妨碍海上作战行动。军事航海气象主要研究气象条件对舰艇部队作战、训练和舰艇航行的影响,以及对舰艇部队实施气象保障的方法。
弹道气象:影响炮弹和无控火箭弹飞行的气象要素主要是虚温、气压和风。虚温增高或气压降低时,射弹落(炸)点偏远,反之,落(炸)点偏近;顺风,使炮弹的落(炸)点偏远,逆风使落(炸)点偏近;横风使落(炸)点产生横偏,从而影响命中精度。风不仅使无控火箭弹产生距离偏差,还要引起横向偏差。弹道气象主要研究气象要素对射弹飞行的影响,提出修正方法,提高射击精度以及对炮兵部队实施气象保障的方法。
导弹气象:影响导弹发射的主要天气是雷电和大风。雷电能将导弹的电气系统击毁,强风暴能将导弹吹倒。气象条件对导弹飞行和命中精度的某些影响只有在超过其制导能力时才表现出来。大气中的粒子云对在再入段高速飞行的导弹弹体造成严重的质量损失和气动外形的改变,影响作战能力。目标区的天气则可影响导弹的杀伤破坏效果。导弹气象主要研究气象条件对导弹发射、飞行、制导、命中精度与生存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导弹部队实施气象保障的方法。
军事化学气象:近地面层风影响烟幕、化学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微粒的水平输送;气温影响化学毒剂的挥发速度和早期核辐射及冲击波的传播;雾和降水会降低空中、地面和物体上的毒剂浓度,但对难水解的毒剂则可顺水流动,扩大杀伤范围;空气密度、大气透明度影响核爆炸所产生的光辐射的杀伤破坏作用,风、降水和空气垂直运动等则影响放射性沾染的范围和程度。军事化学气象主要研究气象条件对使用生物、化学、核武器的影响,以及关于部队防护的气象保障问题。
军事气候:主要研究战区气候特点及其对军事活动、武器装备和工程建设等的影响,以及如何为战场准备、作战行动和武器装备设计等提供气候资料。
气象战:一些国家十分重视把人工影响天气用于军事目的,研究利用“气象武器”进行“气象战”。其军事企图(设想)包括:为己方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的气象条件;为敌方军事行动和后方国民经济制造困难的气象条件;直接以改变了的大气条件为武器,杀伤破坏对方的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已试用的主要手段有人工消云、人工消雾和人工降水等。“气象武器”和整个人工影响天气一样,基本上仍是处于研究试验阶段,虽然有的手段已在战争中使用,但与实战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军事气象保障:是应用大气科学和其他有关科学技术保障军事活动的一种专业勤务。它也属于军事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实施军事气象保障,要求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技术体系。军事气象保障勤务的完善和发展,是与军事气象学、军事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等的发展紧密相联系的。
此外,军事气象学还研究气象条件对步兵活动、通信联络、雷达探测和后勤保障等,特别是对诸军种、兵种合同作战的影响及对其实施气象保障的问题。
研究方法
激光、卫星、电子计算机和军事运筹、系统工程等先进科学技术,将更加广泛地应用到军事气象研究和保障工作中来;天气预报将进一步客观、定量化;气象保障工作的自动化也将进一步普及和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在军事上的应用可望取得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