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蚀
简介
海蚀种类
海蚀侵袭的海岸通常会形成一种特有的海岸线地形,一般常见的如:海崖、海蚀凹璧、波蚀棚、海蚀洞、海蚀门、海蚀柱,如遇地形抬升还会形成海阶等海岸地形。
海蚀主要分布小港-算山一带及大榭岛西南侧。大连小平岛一带是中国基岩海岸侵蚀地貌最典型地段,海蚀崖悬垂陡峭,最高达40米—50米。海蚀柱似桅樯般地耸立于岸边,而海蚀洞穴晶莹地点缀其间,如同一幅绮丽的画卷。凡是基岩海岸的地方均可看到海蚀地貌,只有发育完全或不完全的区别。
海蚀崖
海蚀崖多见于岸坡较陡、波浪作用较强烈的岸段,尤其是在岬角和岛屿处最为广泛。
分布地带:主要分布在浙江的小港-算山原油码头间的长跳嘴、狮子山、炮台山、杨公山北侧,大榭岛北侧亦见。崖壁陡峭,最高20~30米。
分布地带:分布浙江杨公山西北缘、中门柱和黄蟒岛周围。中门柱山最为发育,高数米,似烟囱立于海中,有的似石林。
海蚀洞穴
分布地带:见于长跳嘴、杨公山、大黄蟒岛及大榭岛北侧,出露于高潮位以上。
海蚀台地
相关海蚀景点
平潭海坛:海蚀地貌甲天下
海坛岛本名平潭岛,因主岛远望如坛,所以又名“海坛”。岛上多云气,时常“东来岚气弥漫”,故又有别称“东岚”。
天风海涛,造就了岛上景观的神秘、雄奇和绚丽多姿。因为拥有优质的海滨沙滩与奇特的海蚀地貌,海坛又被专家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
登上礁石岛,只见两块花岗岩巨石,一高一低巍然屹立于万顷碧涛之中,东望如碑,南看似瓜,西视像帆,北见则似小巫见大巫,这就是位于石牌洋景区中的半洋石帆。据载,400多年来它一直被誉为“天下奇观”,是中国最大的一对花岗石海蚀柱。
在海坛岛南部的塘屿岛南端,有一巨型全裸状大石人仰卧于海陆边际线上。他头枕金色沙滩,脚抵东海碧波,双手平置于胯侧,状若天神,被誉为“海坛天神”。石人身体各部位比例匀称,全身长330米,宽150米,胸高36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岗石球状风化造型。有趣的是,石人下身斜翘一柱状风化岩体,如男性特征,相传女性只要触摸此物,即可生个大胖小子。
18亿年的海蚀地貌惊现盖州
经过18亿年海洋营力的作用,形成多种形状的海蚀地貌。这个自然地貌呈南北走向,向海方向可延至300米,海岸线长2公里多。主要岩石景观百余处,均集中分布于团山盖平交潮间地区,当地老百姓俗称此处“龙宫一条街”。团山海岸是经过18亿年海洋营力的作用,形成的多种形状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台、海蚀柱、海蚀桥等。
团山海蚀地貌是中国沿海少有的地质遗迹,它将成为国内著名的地质教学和科研基地,也将成为滨海旅游景区。这些岩石构造独具特色,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沿岩石体节理和裂隙镶嵌着种类多样、颜色不同的岩脉,这对研究海洋地质历史演化阶段和地质景观的成因有着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