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百科

article

当前位置: 首页 > 气象百科

白灾

更新时间:2024-06-15点击次数:

白灾

时间: 2014-12-06 16:10:08 来源:陕西威瑞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白灾,草原被深度超过15cm的积雪覆盖,使放牧无法进行的一种灾害。
目录
  • • 概述
  • • 影响
  • • 灾害程度
  • • 防御措施

概述

白灾(white disaster)是草原被深度超过15cm的积雪覆盖,使放牧无法进行的一种灾害。如果积雪疏松,马、羊尚有可能扒开雪层而吃到牧草;如果积雪由于乍暖后又降温,雪表面结成冰壳,则牲畜不仅吃不到草而且易受冰壳刮伤。

影响

主要影响家畜采食,除使家畜掉膘、感病外,还影响秋、冬、春季转场和家畜的保胎繁殖;灾情严重时或伴有雪崩、风吹雪时,常带来交通堵塞,危及牧区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的供应,压损棚舍,造成人畜伤亡,严重影响牧区经济活动。

灾害程度

雪灾的危害程度一般与积雪厚度、草原类型、牧草高度等有关。如积雪厚度高出牧草高度的30%时会形成白灾,超过65%则可形成重白灾。由于牲畜的采食能力不同,如马在积雪深度为20~30 cm时仍可采食,绵羊10~20 cm,牛不足10 cm,因此,在遭受白灾时,马的损失最小,绵羊损失较大,牛的死亡率最高。

1961—2005年草原牧区年雪灾过程次数

 霍治国等(2007)以当年10月到翌年5月,草原牧区积雪深度≥5 cm且连续积雪日数≥7天,统计为一次可能草原牧区雪灾过程。采用1961—2005年的逐日积雪深度资料,逐站逐年、逐年逐站统计了草原牧区雪灾过程的平均发生频次;分别编制了草原牧区雪灾平均发生频次空间分布图、年际变化图。
(1)草原牧区年雪灾过程年际分布。按站数统计的平均发生次数:20世纪80年代最高,站数平均为0.39次;20世纪60,70和90年代基本持平,平均为0.36~0.37次。1953—1960年平均为0.43次,2001—2005年平均为0.45次。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站数平均发生次数呈明显增加趋势。
(2)草原牧区年雪灾过程空间分布。平均发生次数:①高发区,年平均次数>12次,包括大、小兴安岭北部,北疆中北部,西藏南端;②次高发区,年平均次数为0.8~1.2次,包括大、小兴安岭中部,北疆西部;③中发区,年平均次数为0.2~0.8次,包括内蒙古阴山以东、阴山以南至华北北部、北疆南部、六盘山区、祁连山区、藏北高原至青南高原一带、川西高原西部、川南部分山地、云南西北部牧区少部分地区;④低发区,年平均次数为0~0.2次,包括除上述中发区、次高发区、高发区以外的其他牧区。
(3)草原牧区年雪灾过程持续时间分布。平均持续日数:①高强度区,年平均持续日数大于30天,包括内蒙古阴山以东的北部,大、小兴安岭,北疆中北部,西藏南端;②中强度区,年平均持续日数为10~30天,包括内蒙古阴山以东的南部、新疆西部和北疆南部、藏北高原至青南高原一带、六盘山区、西藏西部和南端;③低强度区,年平均持续日数小于10天,除高强度区和中强度区以外的其他地区。

防御措施

防御措施:加强草原基本建设,改良草场,储草备荒,合理确定越冬头数;加强雪灾监测、预测能力建设,做好灾前、灾中、灾后决策咨询服务;完善应急指挥,推进紧急补饲、长草短喂及牲畜转场运输等救灾措施和快速救援,减轻灾害损失;轻度白灾时先放马群踏雪,再放牛群、羊群;选择适宜天气转场到积雪浅的牧场、化雪较快的沙窝或有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