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百科
article极端天气增加了?
记者:近来公众经常听到极端天气这个词,今年夏天北京的两场大暴雨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什么叫极端天气?为什么极端天气越来越多?
杨贵名:什么叫极端?我的理解,极端就是超过了我们正常状态下的最高或者最低状态。举个例子,比如说夏天下很大的雪,六月雪,这不是极端,而叫异常。极端是正常状态下的最强,比如夏天应该下暴雨,但是下的暴雨非常强,这就叫极端天气。
科学上定义的极端是非常明确的,一个时间段,在一个地区,最高温度只有一个数,最低温度也只有一个数,如果出现两个数就不叫极端。
公众感觉到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比如说把某个地区并不罕见的灾害性天气都叫做极端天气。
记者:您的意思是,极端天气事件在过去几年并没有增加吗?
杨贵名:我不敢肯定极端天气绝对增加了。为什么?有这么几点可供参考。
第一,最近几年来增加了很多观测站,以前是2400个,现在全国大概有3万多个观测站,密度增加了很多,2400多个站统计出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当然比现在3万多个站统计出来的少,二者没有可比性。第二,我们以前没有这么发达的媒体,现在北京一下暴雨,全国都能看到微博照片。任何事情都透明化、公开化,公众就觉得极端天气事件多了。第三,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看,气候变暖了,极端天气相对增多,从科学上来讲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夏天的极端天气事件,就与高温高湿有关。假如夏天最高温度只有22、23摄氏度,最低温度11、12摄氏度,很舒服,会有很强的暴雨、雷暴、冰雹、龙卷吗?没有的。
总之,评价极端天气事件的多少,不同精度下比较是没有意义的。现在的极端天气事件,从全球变暖角度看应该是比以前增多了,但是增多到什么程度,从科学统计角度无法评价。我想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某一年突然增多了。
记者:随着观测台站的增加和计算机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比以前应该是有很大提高。目前有没有关于我国天气预报准确率的统计数据?怎么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杨贵名:短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有统计,这要分天气的种类。比如一般降水,小雨的预报准确率已达到80%左右。而对于造成灾害的暴雨天气的预报,我们国家24小时暴雨预报的准确率是19%至20%。2007年美国人的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是22%。我们跟他们差不多。这个数字是从总体平均来看的,事实上还要分不同区域。
从短期来讲,各类天气的预报准确率都会有,冰雹比暴雨更难报,只有2.5%的概率。温度预报的准确率相对高一点,超过80%。在什么精度上看准确率很重要。准确率的基础在于精度。
要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需要增加观测站数量,要做到每个乡镇都要有,不光是要有自动观测站,还要做预报和服务,通讯部门要加强合作。极端天气事件其实很难把握。我们最近几年为防灾减灾做了一些预警,从实效来讲,发短时预报,弥补了极端天气事件很难预测的不足。
未来气候怎么变?
记者: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加,那么有没有明确的统计数字显示,现在的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我国情况如何?
徐影:谈气候变化的概念,首先要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主要是指短时间的,就是几分钟到几天发生的气象现象,像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风等等。气候是指长时期内,比如月、季、年、数年、数十年、数百年以上天气的平均或者统计状况,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值和气候离差值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平均值的升降,表明气候平均状态发生变化。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增加,出现明显的气候异常。平均气温、平均水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极端天气事件等的变化,都属于气候变化。
从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中得到的统计图显示,20世纪后半叶可能是过去1300年中最暖的50年。而2010年和2005年全球地表温度并列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比20世纪平均温度高0.62摄氏度,说明全球温度近些年的上升还是比较明显的。
上述这些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有正面、有负面,总体来说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比如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等等。
在近百年,与全球相比,我国平均气温升高了1.1摄氏度,比全球平均温度要略微高一些。其中2010年是我国1951年以来的第10个最暖年,2007年是50年来最暖的一年。
记者:未来气候会继续变暖吗?极端天气会增加吗?
徐影:未来,如果在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升高的情况下,根据气候模式模拟的结果,影响将会持续,包括高温、热浪、强降水事件发生的频率会持续上升,台风、飓风的风速会更大,降水会更强,破坏力会更严重。千年一遇的洪水发生频率可能变为百年一遇,百年一遇洪水发生频率可能变为50年一遇,甚至更短。
我国的平均地表气温也将持续升高,未来北方的降水可能增加幅度会大于南方,极端气候事件可能会更频繁,台风、强对流天气可能会增加,冬季寒潮则可能会减少。当然,这些结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因为中间还有很多物理过程不是很清楚,仅仅可以看到一种趋势。
记者:如何应对这样的气候变化?如何减少极端天气的危害?
徐影: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分两方面,适应气候变化和减缓气候变化影响。
适应气候变化,是减轻或推迟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发生。减缓气候变化,是推迟或避免不利的气候变化发生。
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有协同关系,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可以有效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反之,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则可以降低未来气候变化的速度和幅度,从而减轻适应气候变化的压力。
中长期预报,其实就是短期气候预测,主要是月、季、年的预测,包括每年春天、夏天到底是旱还是涝,长江以北是雨水多还是雨水少等,我们也研究更长时期的气候变化问题,比如几十年、上百年,这比做天气预报的难度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