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百科
article计划烧除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在一定生态条件下用火烧除天然可燃物,为防火、育林、放牧或减少森林病虫害等一个或几个目标而获得一定的预期效果的新技术。其中包括低强度的计划烧除和高强度的计划烧除。
低强度的计划烧除是在不损害优势林木的树冠和树干的情况下,在森林火险天气较低的时期,有计划地烧除地面积累的可燃物,或者烧除林缘的杂草灌木,以减轻或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和危害;高强度的计划烧除常称控制火烧,即烧除皆伐作业留下的枝丫,它要求基本将皆伐作业留下的枝丫烧尽,因此火的强度较大,所以叫高强度计划烧除。因火烧过的地段,地面呈黑色,又称为“黑色防火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1995年6月发布的《东北、内蒙古林区营林用火技术规程》对这一营林用火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在经营和保护森林中,通过控制火强度,在规定的范围内,烧除林区积累的可燃物,达到预防森林火灾、控制森林病虫鼠害、促进森林的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复壮山特产资源、改善野生动物饲料源等多种目的的科学用火。
在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的副所长王立夫的防火生涯中,1987年是一个转折点。那年夏天,大兴安岭地区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森林火灾。对于当时参加工作不到十年的他来说,这是最难忘的一次经历。大火烧了近一个月,在中国境内的损害面积相当于苏格兰的大小,还波及了苏联境内的1200万英亩森林。
从那一年开始,中国从国家层面开始大大提高了对防火的重视程度。计划烧除的规范化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计划烧除,这个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方法已经在在国内的部分地区使用了几十年。森林草原的可燃物覆盖随着时间逐渐增加,能量积累多了必然要释放,如果不能人为释放,就会造成突然的自然释放,“一着火就会很大”。这是计划烧除被使用的初衷。
1963年,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的一组生态学家建议山火应该周期性地燃烧,来保护公园里的环境平衡。1968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修改了火灾管理政策,确定火如果是自然引起,并且不对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允许其燃烧,而且在规定的情况下,为了生态系统恢复平衡,可以故意制造可控制的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