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百科
article森林火灾预防森林火灾预防,为防止和减少森林火灾发生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控制火源、预测预报和地空巡护等。20世纪初,北美开始用飞机对森林进行巡护。1928年加拿大 J.G. 赖特利用相对湿度进行火险预报;随后,美国H.T.吉斯伯恩利用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和风等多因子预报林火发生。30年代, 欧美在林区开始制定防火规划和开设防火线等。至40年代,苏联涅斯捷罗夫提出综合指标法进行森林火险预报。中国从50年代起,在全国各林区逐步建立护林防火组织和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东北林区于1956年开始进行火险天气预报和林区防火规划。
防火区是护林防火管理的基本单位。划分时将火险等级与营林区综合考虑,既有利于防火,又有利于营林。 其面积大小视火险等级分布、 火源频度、森林经营强度和自然条件等决定。
防火区分3类:第1类:林区内有较大或分散的村屯和居民点,有铁路、公路干线,在最近2~3年内全面开展经营活动,高火灾危险性地段较多面积约1000公顷,应进行全面巡护。第2类:林区内居民点不多或仅有临时采伐点,交通不便,在最近2~3年内有部分经营,高火灾危险性地段不多,面积6000公顷左右,在部分开展经营活动的地段应进行巡护。第3类:林区内人烟少或无火源,在最近几年内不准备开发的原始林,面积约1万公顷。
控制人为火源
森林火灾预防为了控制人为火源的发生,在林区的防火季节,要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护林防火基本知识、有关法令和规章制度,使之家喻户晓;同时要严格执行入山管理和控制野外用火。
建立防火设施
用于隔离火灾蔓延和及时发现火情的各种设施,与各种天然或人工防火屏障,如江河、水塘、陡峭山崖、公路、铁路和农田等连接成网,一旦发生火灾时可将林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损失。这类设施包括:
①防火线。阻止火灾蔓延的设施。主要有:国境防火线,在靠近国境无河流、湖泊、公路的地段开设,宽度50~100米;铁路防火线,在铁路两侧开设,宽度30~50米;林缘防火线,在森林与草原交接地带或在森林边缘开设,以防草原火、沟塘火等烧入林内,宽度30~50米;林内防火线,为防止森林火灾在林内无止境蔓延而开设,宽度一般为20~30米,以不小于主林木高度的1.5倍为宜。两条防火线之间距离一般为 5~8公里。开设防火线要因地制宜,开设的方法有人工割草法、爆破法、机耕法、火烧法和化学除草法等。
②防火沟。将树根、腐殖质或泥炭等切断,是阻止地下火蔓延的主要设施。沟面宽约1米,沟底宽约0.3米,深度取决于泥炭层的厚度,一般沟深要比地下水位或土壤矿质层低0.25米。沟壁喷洒化学灭火剂。沟的方向与当地的主风方向垂直。
③防火林带。针叶树的叶、枝、干和果实等一般都含有松脂等易燃物质,容易发生树冠火。在大面积的针叶林内,营造阔叶树防火林带,以代替防火线,是防止树冠火蔓延的一种既省工且有效的设施。林带一般宽30~50米或更大。树种应选择含水分多、不易燃、耐火性强、枝叶茂盛、生长迅速、郁闭快的当地常绿或落叶的阔叶树,如黄柏、杨树、榆树、木荷、茶树、油茶、栲树等。宜适当密植,并营造多层结构林。林带与防火季节主风方向垂直,并应封闭成网。在山地应设在针叶幼林边缘或山脊部分。大面积飞播针叶树种前,要先进行防火林带的规划。
④瞭望台。发现林火、观测火情、确定火位的设施。多建立在视野开阔的制高点上,瞭望半径15~25公里为宜。组设成网,台内配备方位盘、地图、望远镜和通讯设备等。一旦发现火情,根据两个瞭望台的观测,用交叉法在地图上确定火场位置,迅速作出火情报告。
航空巡护
在偏远、 人烟稀少、 交通不便的林区,应用小型飞机或直升飞机进行巡护(见农业航空),及时发现火情,增强报警能力,为森林火灾扑救提供有关火场位置、面积和火灾种类的可靠信息。飞机巡护前根据飞机类型和林区条件划分巡护区。一般在每天白天10~14时飞行,巡护森林面积可达100~150万公顷。飞机高度以1500~1800米为宜,视程可达40~50公里。
确定火场位置一般有3种方法:①目测法。即利用地面明显地物标(如道路、河流等)确定火场位置。②交叉法。按出火场地附近两个明显地物标,飞机先后分别通过两个地物标和火场上空,测得两次航线的交叉点即火场位置。③航线法。飞机从一个地物标以直线飞向火场,根据飞行方向、速度和时间确定火场位置。
确定火场面积计算法
确定火场面积主要有用于火场面积较小的目测法、用于火场面积较大的地形图勾绘法和计算法,后者用于火场面积较大而又没有地形图可资利用时。
火灾种类有地表火、林冠火和地下火。从 200米高空观察,地表火火场不规整地延长,烟呈浅灰色,整个火头可见黄丝状火焰为高强度,个别火头有为中强度,见不到火焰为低强度。林冠火火场延伸很长,烟黑色。地下火开始时整个火场冒烟,之后仅四周冒烟而不见火焰。
在防火季节,根据天气条件(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风速等)、植被物候状况、可燃物含水量和火源等进行。林火预报分 3种:①火险天气预报,主要根据气象因子,预报是否可能出现火灾天气;②火灾发生预报,根据气象因子、火源、易燃物的含水量等预报火灾能否发生;③火行为预报,根据气象因子、火源、可燃物类型的干湿程度、立地条件和地形等,预报一旦火灾发生后的林火蔓延速度、火强度和火焰高度等,为扑救林火提供人力、物力的依据。有些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都已进行火行为预报。中国主要是火险天气预报,但也在研制火灾发生预报和火行为预报。
除上述森林火灾预防措施外,还常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沟塘、草原、森林内进行营林用火,以减少杂草、枯枝落叶等可燃物的积累,降低火灾发生的危险程度,并可在一旦发生火灾时降低火的燃烧强度,不致酿成大火。随着林业遥感、电子计算机、无人气象站和卫星火情监测等新技术逐渐应用于森林火灾预防,森林火灾预报正变得更加及时、准确。
1、扑救方法
森林火灾强度扑救林火有人工扑打、用土灭火、用水灭火、用气灭火、以火灭火、开设防火线阻止火灾蔓延、人工降雨、风力灭火机、化学灭火、爆炸灭火和航空灭火等基本方法。
2、扑救形式
扑灭森林火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灭火方法(也称积极灭火法或进攻型灭火方法),另一种是间接灭火方法(也称建立防火线隔离法或以守为攻型灭火方法)。
直接灭火方法
是使用灭火机具直接与火交锋,使火停止燃烧。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弱度、中度地表火(人能靠近灭火),不适合猛烈燃烧地大火或树冠火。直接灭火法采用的机具很多,可以使用机械扑火工具,也可以用化学灭火药剂、水、土。
间接灭火法
主要使建立防火隔离带,如开防火线、挖防火沟、以火攻火等。它主要适用于猛烈燃烧的地表火、树冠火和难灭的地下火。
( 间接灭火法): 主要用于扑救大面积、大强度、大风条件下的火灾和阻止大面积荒火烧入林内的情况下使用。主要方法是利用河流、道路和山脊作为依托条件开设防火线,阻隔火的蔓延。
1、 人工开设防火线。在火前方一定距离,选择与主风方向垂直,植被较少的地方,人工开设防火线,并清除防火线上的一切可燃物质。防火线宽度一般不少于30米,长度应视火头蔓延的宽度而定,伐倒的植被倒向火场一边。开设防火线时要强调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要立即返工。防火线形成后,要派足够人员在外侧守护,严防火烧越防火线。
2、火烧防火线。火烧防火线的技术性强,危险性大,如掌握不好极易跑火。因此,必须选择有经验的指挥员指挥,组织足够人力,选好风向,在三级以下风力时进行。风力太大不宜使用。
火烧防火线一般选择在火头的前方,利用河流、道路作依托条件,迎着火头,在火头前进的方向的对侧开始点火,利用风力灭火机使火向火场方向蔓延,两火相遇产出火爆,降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而将火熄灭,阻止火蔓延。采用火烧防火线方法灭火时,点火人员一般相间5米,向同一方向移动同时点火。逆风火速一般小于每小时60米,为了使大火烧到时能烧开100米以上的区域,点火则应该提前20—30分钟进行,可以采用拉多道火线的方法逆风点火。
3、 如果火势进一步扩大,指挥员应根据火势、地形、地被物、气象、扑救力量等情况,考虑变更扑救方法和扑救队伍的任务及配备,掌握好支援队伍和物资,力争控制局势。
4、 在指挥扑救时应注意判断扑救力量和火势的相互联系,根据火的发展蔓延速度,划分间接扑火区和直接扑火区,确定间接扑火方式和作业地点,分配扑火任务,落实责任,实行分片包干。
5、 选派有扑火经验的同志和经过培训的扑火队(组)到重要火场部位扑救,其余人员配合扑火。在山脊开设防火线,一是要进行严格验收;二是当火烧向防火线时,应组织扑火人员及时撤退;三是已经开好防火线,当火烧向防火线时,指挥员要沉着坚定,指挥有序,主动进攻及时扑灭越界火、飞火、阻止火蔓延。采用火烧方法开设防火线时,要将扑火人员分成点烧组、扑火组、清理组和扑火预备队,边点扑边清,指挥员要统一行动,严密组织,及时掌握火情变化,立即采取果断措施。
6、当扑救时间较长,一线扑火人员疲劳时,要及时使用预备队伍,撤换一线扑火人员,避免因过度疲劳,造成人员伤亡。
7、当火势激烈凶猛,间接和直接扑火方法难以奏效时,应当利用日出、落日前后一段时间大气湿度大,风小,火势较弱的有利时机,最大限度组织扑救力量,投入扑救战斗。
8、 利用防火线阻止火势蔓延成功后,指挥员要重新调整扑火方案、扑火力量和扑火任务。一是留下部分人员清理余火,看守火场,警戒飞火,防止复燃;二是主要扑救力量转移,由外向内边打边清;三是配备适当预备力量,以应付情况突变。